2024龙年概览

Solid State Storage - Red By Yang Chanyi

龙年已至:能源、ESG以及技术领域将迎来发展和机遇

龙是智慧和信心的象征。2024 年是甲辰龙年,五行属木,意味着灵活机敏、随机应变、精诚合作,以及对自然的敬畏。“龙”与“木”的结合预示着当前全球市场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变革对投资及合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我们邀请金杜全球办公室的合伙人分享了他们对本地区新一年的发展和机遇有哪些期待。



进行预测往往是困难的,但基于过往对本地区的观察,他们提出如下观点:


东南亚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强国正迈向下一个前沿领域——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为监管带来挑战,全球供应链也正面临范围三排放问题。


这些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下文我们将对此详细展开。


欢迎访问金杜ESG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律与实践专题,并订阅我们,定期获取最新信息。

阅读更多专业洞察:

能源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数据与技术

全球贸易

能源

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发展迅速——储能将成为下一个前沿领域


输电设施有待完善,目标难以实现

樊荣 | 中国


Shirley Cheng | 澳大利亚


国际能源署在2024年 1 月发布的报告中预测,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量将超过上个世纪的总和,其中大部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


但是,这一转变因手续繁复、政策迟滞以及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而遇阻。我们需要通过优化监管、加大创新力度和加速项目推进来保障输电基础设施顺利完善。目前,良好势头已经初现,比如,澳大利亚能源监管署承诺确保监管框架“灵活且反应迅速”。

在业务层面,我们预计未来承接的更多将是小型项目,包括电表、区域解决方案、配电和分散解决方案项目。虽然业务最终会整合,但就目前而言,小型项目更有优势。


跨境互联互通对新加坡“引进与创新”至关重要


洛克Michael Lawson | 潘永光David | 新加坡


新加坡将成为本地区清洁能源开发的领头羊和投资枢纽。国际能源署(IEA)将在新加坡设立地区办事处,这将是该机构全球第二个办事处。


为了实现本国的净零过渡,新加坡已表示坚决支持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成果。由于自然电力资源稀缺、需要进口低碳电力,新加坡国内脱碳工作的关键在于创新、进口和投资。新加坡计划到 2035 年进口 4GW 电力,以满足其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该地区的整体发展将带来广泛的清洁能源投资机会——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估计,实现净零经济需要 7 万亿美元投资。

基础设施、储能(包括电池能源)和运输将继续吸引投资资金。尽管建成氢气进口终端(以及其他氢气基础设施)还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因新加坡已经是重要的液化天然气贸易中心,发展成为氢气供应链枢纽的优势得天独厚。


目前,东盟(ASEAN)成员国之间的跨境互联互通日益频繁,需求也随之增加。成员国中既有像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样自然资源充足、可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国家,也有像新加坡这样需要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建设覆盖整个东盟的电网目标宏大,面临着技术、商业、经济和监管等诸多挑战,这很可能将是一项长期工作。但新加坡的电力进口计划至少为近期的试点项目(例如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互联互通)扫清了障碍,并为逐步发展更为广泛的电力网络奠定了基础。


清洁氢气项目进展缓慢,但供给侧政策可扭转局面


Scott Gardiner | 中国香港


清洁氢气领域令人瞩目的创新已经出现,如应用氢动力飞机的短途飞行、利用氢燃料使加密货币更加“环保”。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有限的国家对氢燃料有着强烈的需求,比如支持建造世界上第一艘液化氢运输船的日本。


尽管支持开发氢燃料的声音高涨,但氢燃料的使用仍然受到生产成本和储存等各种因素限制。相关成本正逐步下降,尤其是在美国出台《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提供了激励性税收减免之后。但尽管如此,氢燃料的生产成本仍相对较高。


项目的进展速度也不尽如人意。在国际能源署氢能数据库中,只有 3% 的360+GW 电解槽项目已经完成财务结算或正在建设中。项目在获得许可和接入电网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2024 年,情况会发生变化吗?国际能源署已经下调了其对氢气作为实现净零目标手段的使用量预期。在 2024 年 1 月发布的 2023 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国际能源署指出需要制定更多的供给侧政策。


尽管所有数据都充满不确定性且不容乐观,但2024年的项目量应该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内地的项目在整体预测下降的情况下逆势增长。预计到 2028 年,中国制氢装机容量将超过 24GW。


中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因此中国自然而然地选择清洁制氢。国际能源署预计,到 2028 年,全球专门用于制氢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60%将来自太阳能光伏发电,其次是陆上风能发电(40%)。


澳大利亚的氢能起步计划 (Hydrogen Headstart Initiative) 为旗舰项目投入了 20 亿澳元,澳大利亚政府也在支持氢能枢纽的发展。


氢能的未来如何不仅取决于创新者的智慧,也依赖支持性法规和政策。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

碳市场预示着增长与环境责任


香港蓄势待发,迎接全球转变


苏萌 | 中国


在龙年来临之际,中国碳市场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无论是自愿市场还是履约市场上的变化都为碳交易和相关绿色活动的大幅增长创造了条件。


2024 年 1 月 22 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环保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启动仪式由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凸显其重要性。自愿碳市场开市当天交易活跃,北京绿色交易所报告显示,当日碳信用额总成交量达 375315 吨,总成交额约 2380 万元人民币。

此外,中国正在扩大全国碳市场,水泥和铝等行业可能被纳入,这意味着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4 年 2 月 4 日,国务院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规是界定碳排放权和建立统一监管环境的关键一步。这些重大转变都反映了新一年里国家对可持续增长和履行环境责任的承诺。


马绍基| 中国香港


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和扩展到航运业的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等气候倡议均具有全球影响力,亚太地区的企业需要为应对相关倡议带来的影响做好准备。


同时,世界各地将出台大量关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则和法规,企业也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在新制度下,ESG评级、ESG监管要求以及供应商/投资者的ESG需求,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得融资的能力。因此,我们预计诚信(涉及转型计划、气候政策和碳抵消)和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将继续成为重要议题。


此外,经济转型还通过以下途径为亚太地区带来了重大机遇:

(i) 扩大中国内地碳市场

(ii) 将香港发展成为在岸/离岸碳交易的区域枢纽

(iii) 扩大新加坡自愿碳市场的元登记系统

(iv) 提供发展高整合性气候缓解项目所需的土地

(v) 世界领先的电池、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生产能力。



推动融资标准的一致性

气候诉讼、供应链问题和漂绿升温,企业经营充满风险


沈致君| 新加坡


转型金融是 2024 年的热门词汇。不仅将有更多关于转型金融的信息,而且还会看到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出台。


对于不纯粹的“绿色”项目的融资,人们的成见会有所降低,毕竟这些项目确实有助于整体去碳化,实现过渡,以及确保避免其他非主流融资方式所带来的风险。


“2024年,期待可以看到新标准、更大的经济激励和政府参与,以汇聚主要市场参与者的力量。”

2023 年底,新加坡推出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法将有助于吸引资金,帮助投资者放眼长远。该方法是世界上首次引入转型项目的分类法,采用了“交通信号灯”系统,绿色、黄色和红色分别对应全行业的绿色活动、转型活动和不合格活动。此外,汇丰银行也明确了其对转型金融的承诺。


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适应资金(adaptation finance)被广泛认为是帮助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但筹集适应资金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1000 亿美元的年度筹资目标目前看来仍然遥不可及。


企业愈加重视 ESG

Edwina Kwan | 澳大利亚


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气候治理。2024年,气候问题将成为董事会和年度股东大会的重要议题。预计董事会和股东将特别关注漂绿和供应链风险。


气候诉讼领域不断发展变化,预计监管机构的活动将更加频繁。2023年,澳大利亚国内外、国际性法院和法庭受理了多项新的气候变化诉讼案件,并作出了多项重大判决。权威数据显示了这一趋势——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气候诉讼报告:2023年现状综述》[trans1] ,2017 年至 2022 年,气候变化案件的数量增长了 1.5 倍。其中,美国居首位(1522 起,占全部案件数量的 70%),其次是澳大利亚(127 起)和英国(79 起)。人们对气候诉讼的关注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欧盟禁止发布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误导性市场声明,树立反对“漂绿”的高标杆。预计澳大利亚监管机构也将继续关注“漂绿”问题,并将注意力转向“漂蓝”——发表与社会目标相关的误导性、欺骗性声明。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司“噤绿”,即降低绿色目标。


就供应链而言,来自范围三排放、废止现代奴隶制的要求以及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等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而新兴技术将为核查和管理供应链带来巨大帮助。


企业必须密切监测、管理气候风险和ESG治理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采取切实行动。


Claire Rogers|澳大利亚


企业ESG相关的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多,既涉及企业面临的挑战,又涉及其潜在机遇。


ESG法律服务需求的类型和强度都在不断变化。2024年,澳大利亚的ESG强制报告要求落地,能源转型的挑战持续存在,碳市场也在整个地区不断扩大。此外,气候诉讼的阴霾始终挥之不去。



“企业ESG相关的法律服务需求在日益增多。”

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是2024年值得关注的新兴领域。全球对自然资本的关注迅速提升,澳大利亚有机会引领潮流。

2023 年 12 月,澳大利亚通过自然修复市场法案,确立了全球首个自然修复市场的框架。自然修复市场目前正在建立中,虽然市场运营规则仍在制定中,但企业现在就该开始考虑自然资本的作用。企业的业务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有哪些机会可以实现自然修复项目资本化?这将有助于为自然修复投资注入活力,并将与碳市场共同运作。


此外,自然修复市场的建立也体现出ESG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包括随之而来的监管框架。同时也表明,尽管挑战始终存在,但这些变化也带来了机遇。


龙年,我们更需信心和智慧来引领未来的道路。


数据与技术

中国网络安全、数据利用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分水岭之年

积极适应和创新的金融科技公司将获得融资机会

宁宣凤| 中国


2024 年,中国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改革趋严,虚拟资产行业尤其如此。


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取得重大进展,步入“2.0”时代。同时,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也进展显著,特别是“双备案制”的实施——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需要分别进行算法备案和大模型备案。企业需要保持警惕,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


2024年,在中国运营的公司将迎来实质性政策变化。《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有望出台,将加强现有的法律框架。企业必须采取真正有效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措施。

“数据利用政策有望出现重大进展,特别是自由贸易区(港)的创新产业政策。”

企业需要精心设计内部合规机制,既要反应敏捷,又要有适度弹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


数据利用政策有望出现重大进展,特别是自由贸易区(港)的创新产业政策。2023 年底,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作为国家层面探索数据利用和制定惠民政策的起点,该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包括“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合规的数据将成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关键,生产掌握的合规数据越多,就越能创造更高的数据和产业价值。


合规创造价值。随着中国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在中国运营的企业来说,抓住机遇,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建设,才能走在变革时代的前列。


叶美诗Nicola | 新加坡


2022年和2023年,亚太地区的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开启求生模式,通过吸引新资本或进行重组挺过了“融资寒冬”。尽管全球地缘政治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我们预计2024年情况将有所好转。


东南亚在吸引资金流入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这不仅是因为该地区正处于飞速增长阶段。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球金融科技的未来报告,在全球范围内,亚太地区相对拥有最理想的监管环境。


随着宏观经济压力的消退,果断重组和优化新加坡等地区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有望获得新的增长机会。投资者可能需要为迎接未来的投资轮次进行相应的结构性变革。为提前应对这一新兴趋势,金融科技公司应当:


  • 重新组织资本结构表(投资记录),以更好地反映股东对公司增长的贡献。对一些新投资而言,这一点已被证实非常重要。


  • 优化合作伙伴关系,为新投资扫清障碍。在合同中的具体条款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初创金融科技公司应考虑与成熟的金融实体重新谈判或退出双方的合作关系。


  • 精简产品线,相比不加节制地扩张,精简产品线更有可能实现盈利。亚太地区许多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精简服务、剥离表现不佳的业务线,专注于核心产品。我们预计这可能催生更多成功的金融科技并购交易。


  • 丰富资金来源渠道,以实现增长但不会过度稀释股权。在过去一年中,许多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举债和其他形式的私人信贷来满足运营资金需求,2024年这一趋势很可能会持续。



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上述变化,为金融科技公司把握新一轮机遇保驾护航。

安全与责任——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的目标


Bryony Evans | 澳大利亚

自 ChatGPT 发布仅过去了一年多时间,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已经进入各种词典和工作场所,发展速度惊人。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都在迎头赶上。


2023 年下半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降低新兴风险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目标是确保人工智能的开发和部署是负责任且安全的。


2024 年,具体成果有望开始显现,其重点可能是填补关键领域现有立法的空白,包括解决电子安全、公司治理、隐私和自动化决策等问题。


此外,在下一次联邦选举(2025 年 9 月)之前,有望出台自愿性标准和规范。

根据政府的临时回应,澳大利亚将设立一个临时性人工智能监管[trans1] 专家咨询机构。此外,澳政府也正在进一步权衡高风险环境下开发者的强制性保障措施。


“各国政府承诺共同努力以发展以人为本、值得信赖、负责任且安全的人工智能。”

澳大利亚并不是唯一重视人工智能监管的国家。2023年末,澳大利亚等28国政府在英国主办的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签署《布莱切利宣言》。英国、美国和欧盟多国等签署国政府倡议支持创新且适度的方法,承诺“以包容的方式共同努力,发展以人为本、值得信赖、负责任且安全的人工智能,并通过现有的国际论坛和其他相关倡议支持所有人的利益,促进合作,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广泛风险”。


欧盟《人工智能法》生效在即,而美国也已实施自愿性行为守则。


2024年,所有企业都必须审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以及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澳大利亚《人工智能道德原则》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帮助企业了解“安全负责”部署的含义。


数据中心和光纤投资迅猛增长,但仍然面临监管挑战

Daryl Cox | 澳大利亚 | 泛亚太地区

2024年,数字基础设施将成为亚洲地区的重点投资领域。当前经济环境充满挑战,而这一领域需求旺盛、增长潜力巨大,还有能够带来长期稳定收入的合同加成,对投资者极具吸引力。


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以及整个地区宽带渗透率增长的推动下,数据中心依然将是投资焦点,越来越多地聚焦可持续性和推动利用可再生能源。

与此同时,全球投资者也越来越习惯将光纤视为一种资产类别,国家、数据中心和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离不开光纤。2024年,预计亚洲各地(尤其是印度尼西亚)的电信公司将会分拆光纤业务设立光纤子公司,并大幅增加对海底光缆的投资。


“2024年,预计亚洲各地(尤其是印度尼西亚)的电信公司将会分拆光纤业务设立光纤子公司,并大幅增加对海底光缆的投资。”

随着亚洲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除了已建有海底光缆枢纽的新加坡外,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正在涌现新的海底光缆枢纽。然而,亚洲地区普遍存在的监管障碍和监管政策缺乏一致性令投资者感到担忧。为了吸引投资,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协调合作,提供适当的监管条件,而不是专注于保护主义、监管俘获(Regulatory Capture)或增加收入。


监管机构提振加密货币行业的同时,力求维护金融稳定

萧乃莹 | 中国香港


全球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日益趋严。香港特区政府持续加强对虚拟资产行业的监管,并已承诺营造充满活力的行业环境和生态。我们预计今年将迎来稳定币和虚拟资产行业立法和监管改革。


2023年1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联合发表公众咨询文件,拟在香港实施法币挂钩稳定币(法币稳定币)发牌和监管制度。法币稳定币是一种旨在参考单一或多种法定货币来维持稳定价值的加密资产,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向金管局申请相关牌照。此举是为了解决与法币稳定币相关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投资者保护等问题,促进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有序发展。


目前,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培育创新和解决稳定币潜在风险之间取得平衡。这些风险涉及金融稳定、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系统总体完整性等方面。


2020年11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工作报告《稳定币:风险、机遇和监管》,此后这类从金融系统风险角度对稳定币的关注日益增加。


2024年2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就设立虚拟资产场外交易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的立法建议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公众咨询。根据拟议的虚拟资产场外交易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任何人如在香港特区以业务形式提供任何虚拟资产与金钱现货交易的服务,须向海关关长申领牌照,无论这些服务是通过实体网点和/或其他平台提供。


全球贸易

外交和灵活适应性将确保贸易解决方案处于主导地位

沈文 (David Olsson) | 中国香港

随着亚洲迈入充满希望的龙年,关键选举、经济活力、地缘政治平衡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将在新一年对地区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中澳关系将持续向好。我们可以预期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外交和经贸往来,以解决遗留的贸易问题。预计双边合作重点将重新聚焦于解决气候危机,以及围绕教育、粮食与农业经济、健康和能源等核心领域展开。


为了迎接未来一年的挑战和机遇,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需要积极适应并做出巧妙的战略部署。


让我们共同拥抱变革和机遇!

“为了迎接未来一年的挑战和机遇,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需要积极适应并做出巧妙的战略部署。”